EXHIBITIONS

Vivian Springford

日期: 2021年6月1*日-6月26日
地點: Taka Ishii Gallery (complex665)

*因應東京都政府公布的緊急事態宣言,本展覽將延期舉行。
*週六參觀時間採預約制。
  complex 665將實施由東京都政府公布以防止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措施。
  週六到訪的參觀者需按此預約
  週二至五到訪的參觀者則無需預約。

本藝廊將採取必要措施,以防止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Taka Ishii Gallery很榮幸宣布將從6月1日(二)至6月26日(六)推出藝術家薇薇安·斯普林福德(Vivian Sprinford)個展。本次展出為藝術家於亞洲的首度個展,呈現斯普林福德於1950至1970年代間創作的13件高度代表性作品。

斯普林福德1913年出生於美國密爾瓦基的富裕家庭,孩提時期因父親的事業關係,隨家人先移居底特律,爾後於1930年落腳紐約。她曾與家人居於曼哈頓上東城區,就讀區內的貴族高中「斯賓塞學校」(Spence School),並於1932年進入社交圈。斯普林福德與其世代和社會階級中大多數女性不同,她認真追求藝術創作的生涯,進入「藝術學生聯盟」(Art Student League)[1]持續求學至1940年代中期。從1930年代至1940年代的就學期間,她以商業插畫謀生,接受肖像、插圖創作等委託,例如亞伯特·卡爾《毀滅之力:獨裁之路》(Albert Carr, Juggernaut: The Path Towards Dictatorship, 1939)一書的插畫,該書剖析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期的獨裁者崛起過程。

1950年代的紐約藝壇局面完全由男性主導,女性藝術家要一直到大蕭條後,在公共事業振興署(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 WPA)「聯邦藝術計劃」(Federal Art Project)中擔任工作者後,才開始受到主流擁護。斯普林福德既未參與這項計劃,亦無與知名藝術家合作或嫁入富裕人家,她隻身摸索著這個女性藝術家苦無機會出頭的環境;儘管如此,她仍獲得當時重要藝評家如哈洛德·羅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的認可,創作也獲得知名藝術藏家如黎昂·姆努欽(Leon Mnuchin)、保羅·詹寧斯伉儷(Mr. and Mrs. Paul Jennings)及麥可·克羅絲夫人(Mrs. Michael Cross)等人的青䀹。

1950年代,斯普林福德開始接觸抽象主義,將行動繪畫中的滴畫法等技法融入創作。1950年代後期,對其創作生涯中有深遠而明確影響力的當屬她與華裔美籍藝術家丁雄泉(Walasse Ting)的關係,他們二人自1958年至1960年代初期,在紐約花市區第6大道及26街附近共用工作室空間。丁雄泉讓斯普林福德認識中國書法、東方哲思及藝術,對斯普林福德看待自身繪畫創作中抽象表現及物理性的態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藝術家1960年在大瓊斯藝廊(Great Jones Gallery)舉辦的首次個展,及後來於1963年的普雷斯頓藝廊(Preston Gallery)個展中,可明顯看出她將書法技巧融入其早期作品,這二間藝廊在紐約皆享負盛名。《無題》(Untitled, 1958)是直接繪於桑皮紙再裱貼於帆布的創作,展現了水墨構圖的影響力,強調在留白空間及類似書法的自由姿態性筆觸中所觀察到的虛空美感。斯普林福德持續藉由「一氣呵成之繪畫」(one-shot painting)的創作,發展屬於自身的抽象語彙的方式,也就是透過書法技巧一次完成創作,不進行任何改變或修飾。

雖然斯普林福德在普雷斯頓藝廊的個展後,就與商業畫廊保持距離,她仍繼續創作帶有自我風格的抽象表現。自1960年代後期,她發出染色畫法(stain painting):將加水稀釋過的壓克力顏料倒在亞詩水彩紙(Arches paper)、粗糙或塗上薄薄底漆的帆布,以多層次色彩及形態構成獨特的抽象畫作。在這些畫作中,她以斑斕的顏色描繪在世界各地旅行時發現的地景,特別是瓜地馬拉、喜馬拉雅山、坦尚尼亞和加勒比海、各地海岸、山脈和地平線的風光。顏料以落下的點為中心形成一圈漣漪,因為紙材的表面起伏而形成變幻層次,不同的色彩也混合一氣,創造出有機的弧形。顏料在乾燥階段產生的結晶佈滿畫紙的表面,創造出讓人驚豔的色彩層次。在《無題VSF 588》(Untitled VSF 588,約1976)中,藝術家成熟地結合滴流技法與各種顏色、尺度,喚起盛放的彩色熱帶花卉和植物意象。花卉是斯普林福德創作中最常出現的母題,這也許是有意識或無意識中,她受到與丁雄泉共用之工作室座落於名為「花市」的區域所啓發。

1960年代,由於與丁雄泉分開及照顧定居於俄亥俄州的雙親等因素,斯普林福德中斷了與藝術圈的充分互動,不過她仍參與1970年代為促進女性藝術家自主而在紐約發起的藝術家行動團體,例如:「女性藝術家」(Women in the Arts)及「女性藝術核心小組」(Women’s Caucus for Art),並於相關聯展中展出;她同時也參與1975年在布魯克林博物館舉行的指標性女性主義展覽—「紙上創作/女性藝術家」(Works on Paper/Women Artists),這場為了支持女性藝術家的展覽是由身兼藝術家及策展人的瓊恩·布魯姆(June Blum)所策劃。

1970年代,斯普林福德推進其染色畫法的實踐,發展出「集合創作」(assemblage)系列,這些作品有著詳細的標題,創作過程中,斯普林福德先將在亞詩水彩紙上創作的染色畫作裁剪出不同形狀,再直接拼貼於木板上。在這些作品中,她運用多重層次創造出細緻的構圖。斯普林福德的集合式畫作藉由在龐大畫面上的顏色組構及佈署,重新詮釋自身抽象表現的脈絡,以此創作出以不同部份形成、強烈又優雅的畫面構圖。「集合創作」系列曾在路易絲·內維森(Louise Nevelson)設計的聖彼德教堂中的禮拜堂展出,這個藝術家們夢想的展覽地點在1970年代的紐約深受歡迎,而這次展出也是斯普林福德暫時從大眾目光中消失前的最後重要展覽,爾後要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她的作品才又重新被發掘。本次在Taka Ishii Gallery的展覽是斯普林福德的「集合創作」系列自1979年後首次公開展出。

斯普林福德直到1980年代中期因健康惡化、失去視力前,都仍持續不輟地創作紙上及抽象繪畫。1998年,即斯普林福德離世的五年前,紐約藝廊主蓋瑞·史奈德(Gary Snyder)接觸到她的創作,在相隔18年後再度舉辦她的個展,並持續到2000年代都仍有展出其創作。自從斯普林福德的「再發現」,其作品便開始受到重新評估,相繼在美國本土的藝廊中展出。Taka Ishii Gallery誠摯希望透過本次展覽,讓觀眾認識這位一生致力於抽象及色彩表現,對此有著永不止息的探求,又因性別、世代及獨特手法而歷經挑戰的藝術家,一窺她創作生涯的發展軌跡。

[1] 該藝術學校是由國立設計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的學生於1875年成立,他們認為當時學院的指導過於保守,且渴望藝術家養成教育中能有更多元化及彈性。在二戰之後,許多藝術家於聯盟學校求學,後來活躍於抽象表現主義及普普藝術界。

Press Release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