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S

群展 「當代浮世繪」

日期: 2020年5月22日-7月19日
地點: SHOP Taka Ishii Gallery(香港)
參展藝術家:靉嘔、福井篤、N. S. Harsha、勝井三雄、川島秀明、田中一光、和田誠、山口晃
參觀時間採預約制。

SHOP Taka Ishii Gallery很榮幸與足立版畫研究所將於2020年5月22日(五)至7月19日(日)期間共同舉辦「當代浮世繪」展覽。本群展將展示靉嘔、福井篤、N. S. Harsha、勝井三雄、川島秀明、田中一光、和田誠、山口晃八位藝術家從1970至2010年代,透過足立版畫研究所版畫專家的巧手技藝製成的木刻版畫。

足立版畫研究所致力保存日本木刻版畫技術,多次與日本及海外頂尖藝術家和設計師合作,將當代設計和藝術轉化成江戶時代浮世繪的視覺語言。是次SHOP Taka Ishii Gallery展出的十一幅版畫將集結為人熟悉和陌生的人物和場景,建構出一個引人入勝的世界,為觀者帶來新的想像空間。

國際知名「彩虹藝術家」靉嘔的廣泛創作涵蓋不同媒介,包括版畫、繪畫、雕刻、及被稱為「環境藝術」並刺激感官的裝置藝術等。其著名的彩虹主題早於1960年代中期出現,象徵著他拒絕使用線條的前衛藝術實踐。直到今天,靉嘔仍以彩虹的七色光譜覆蓋他的作品。在1982年所創的木刻版畫中,靉嘔重新演譯了富士山這經典的浮世繪主題,畫面可見絲帶狀的熔岩七彩綻放、優雅地漂浮在空中的夢幻奇景。

福井篤的作品經常透過零碎的畫面渲染出一種寧靜的氛圍。當並排觀看福井筆下的一叢蘑菇、樹林中的小女孩、古老復古的場景、浩瀚的星空等畫作,使觀者不期然地相信它們如神話故事般緊扣相連。然而,它們所表達的並不是一種具體的敘述,而是帶出一種嶄新的觀點,讓觀者踏上一場縱橫古今、觸及日常瑣事、達至浩瀚無邊之際的穿越旅程。而木刻版畫「月食」(2014年)代表了福井的另一場烏托邦式幻想,其中勾畫出一個自由奔放的女孩,朝著彎彎的月牙在空中漫步,正正展示超越時空的異象。

N. S. Harsha借鑑了印度傳統文化,並以獨特的色彩運用,為日本木刻印刷的傳統藝術注入了新活力。因對浮世繪的動物描繪深感興趣,Harsha創作了《Shy Monkey》(2017年)系列。畫中一隻害羞的猴子一手遮住眼睛,另一手指向天空,仿佛引導觀者展開靈性之旅。另一作「The Raid」(2017年)則描繪了被視為印度教神加涅什的大象化身毫不留情地向前衝撞,留下身後幾排破爛的椅子。這些畫作生動地呈現了世間荒誕之事和秩序的破裂,而Harsha所用的柔和色系為作品增添幾分玩味。

勝井三雄被視為日本平面設計界的領導人物。作為數碼設計的先驅,他運用科技進一步探索他對「ikizama」(日文意為「生活形式」)的表達。於學生時代,勝井對攝影的色彩對比、漸變、光影等概念抱有濃厚興趣。半個世紀以來,他的作品集中探索光的現象,並在多份設計中把光轉化為顏色,更於1968年出版了綜合性的色彩樣本《DIC色彩指南》。而木刻版畫系列《Closed Forms II》(1979年)展示了勝井進行單色漸變的實驗,以幾何構圖創作各款抽像圖象。

川島秀明的創作觸及到靈性、神話敘事、焦慮、抑鬱和孤獨等主題,所有作品均以單色或極簡色調呈現。曾有藝評家推測畫中雌雄同體的人物都是川島的自畫像。然而,藝術家則認為他筆下的作品屬描繪「人物」,並非一種展示自我意識形態的行為。「風」(2013年)是川島的首次木版畫創作,該作品以淡綠色背景襯托出藝術家的標誌女性圖像,其火紅的長髮則呈黃紅漸變色調。

田中一光, 著稱當代設計之父, 擅於將日本傳統藝術元素融入現代簡約主義,從而發展成一種永不過時的風格。他把浮世繪藝術形式簡化為通用的抽像圖案,又把漢字轉化為實用的平面設計工具。 其中《Ropes》(1979)系列在城市和鄉郊不同環境中展示各種形式的巨型日本繩結。田中簡約、大膽、色彩豐富的設計剔除了所有多餘的元素,體現了普世的美學價值。

和田誠的圖像設計見證了日本雜誌相關的媒體產業於戰後的蓬勃發展。這位大阪出身的插畫師在不同的商業項目中一直堅定地創作個人主題,其簡潔的漫畫風格反映了他獨特的藝術品味,以及他對電影和爵士音樂的鍾愛。和田於1979年創作的《六星座》系列描繪出高度風格化的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尙-路易斯·巴侯勒(Jean-Louis Barrault)和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等荷里活巨星,嘗試現代化浮世繪中稱為「役者繪」的名演員肖像。

山口晃的作品向來具日本傳統繪畫風格,並展示了非凡的西方油畫技巧,例如透視和陰影等手法。他的城市景觀鳥瞰圖、戰場畫作、雕塑、漫畫和裝置藝術以富想像力和喜劇性的手法結合過去和現在,皆反映了山口獨特的幽默感,當中 《新東都名所》系列(2012年,2014年)是對以風景名勝為題材的「名所繪」的當代詮釋。

 

藝術家背景資料

靉嘔,1931年生於日本茨城縣。1953年加入民主主義者美術協會,1954年自東京教育大學藝術系畢業。他在1958年移居紐約,並自1962年起參與激浪派的藝術創作。他以代表日本的身分分別參與了1966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以及1971年聖保羅雙年展。他的作品亦經常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畫廊和美術館中展出。靉嘔於日本的回顧展包括「Over the Rainbow, Ay-O Retrospective 1950-2006」(福井縣立美術館、宮崎縣立美術館,2007年)、「靉嘔AY-O 1950s-2010展」(茨城縣TSUKUBA美術館,2010年)、「Ay-O: Over the Rainbow Once More」(東京都現代美術館,2012年)。靉嘔的作品為以下公共收藏之藏品: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大英博物館(倫敦)、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布魯克林博物館(紐約)、辛辛那堤美術館、福島縣立美術館、町田市立國際版畫美術館(東京)、昆士蘭藝術博物館與現代藝術博物館、史密森尼亞洲藝術博物館(華盛頓)、Weserburg, Museum für moderne Kunst (不來梅)。

福井篤,1966年生於日本愛知縣,1989年在東京藝術大學完成油畫學士學位。目前居於山梨縣生活和工作。主要個展包括「Arcadians」(小山登美夫畫廊,東京,2019年)、「air」(游庵,東京,2016年)、「Council of Backpacking」(六本木新城 A/D畫廊,東京,2015年)。福井參與的主要群展包括「TAKAHASHI COLLECTION Mindfulness!」(展於霧島藝術之森,鹿兒島及札幌藝術之森美術館,北海道,2013年)、「ORANGE SKY」(RH Gallery,紐約,2011年)、「Punkt Art 2011 David Sylvian-in cooperation with Atsushi Fukui uncommon deities」(Sorlandets Kunstmuseum, 克里斯蒂安桑,2011年)、「The Masked Portrait」(Marianne Boesky Gallery,紐約,2008年)、「ROPPONGI CROSSING」(森美術館,東京,2004年)。主要作品收藏於The Olbricht Collection(柏林)、The JAPIGOZZI Collection(紐約/日內瓦)、The Takahashi Collection(東京)、國際交流基金(東京)。

N.S. Harsha,1969年於印度南部的卡納塔卡邦的邁索爾出生、長大和生活。1995年取得巴羅達大學的繪畫碩士學位。Harsha曾獲知名獎項,包括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獎學金(2012年)和英國世界藝術獎(2008年),亦參與了多個國際展覽,包括柯枝-穆奇里斯國際雙年展(印度,2014年)、莫斯科當代藝術雙年展(2013年)、堂島川雙年展(大阪,2013年)、阿德萊德國際雙年展(2012年)、橫濱三年展 (2011)。他以浮世繪藝術家的身分與雕刻家及版畫家合作製作當代浮世繪作品,為他在日本森美術館首次展覽「N. S. Harsha: Charming Journey」揭開序幕。2019年,於南豐紗廠六廠舉辦在香港的首個大型個展「N S Harsha: Gathering Delights」。

川島秀明,1969年生於愛知縣,1991年畢業於東京造形大學。1995年,他在延曆寺開始了兩年的佛教修行,及後於2001年開展作為藝術家的創作生涯。他的個人展覽包括「Youth」(小山登美夫畫廊,東京,2018年)、「Back and Forth」(Richard Heller Gallery,聖莫尼卡,2014年)、「Turning」(Richard Heller Gallery,聖莫尼卡,2011年)、「Wandering」(Kukje Gallery, 首爾,2009年)。除此以外,他的主要展覽還有由村上隆策展的「Little Boy」(日本文化協會,紐約,2006年)、「Idol!」(橫濱美術館,2006年)、「LIFE」(水戶藝術館,茨城縣,2006年)及「Japanese Experience Inevitable」(薩爾斯堡現代博物館,2004年)。

勝井三雄(1931年 – 2019年)生於東京。自1956年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現筑波大學),他以平面設計師的身分在日本的食物及生物科技公司味之素株式會社任職。其後於1961年開設個人工作室,同時擔任多個博覽會的藝術總監,包括於大阪舉辦的世界博覽會(1970年),沖繩國際海洋博覽會(1975年),以及筑波市舉辦的國際科學技術博覽會(1985年)。他亦是武藏野藝術大學的榮譽教授。勝井一生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講談社文化賞(1972年),東京ADC會員賞(1972年),布魯諾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金獎(1972年)、藝術選獎文部大臣賞(1993年)、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金獎(1994年)、 每日設計賞(1995年)、日本政府頒授的紫色褒章(1996年)、勝見勝賞(1997年)、紐約ADC優異獎(1997年)、墨西哥國際海報雙年展大獎(2001年)。

田中一光(1930年 – 2002年)生於奈良,1957年移居東京。1950年畢業於京都市立美術學院(現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期後加入了位於東京的日本設計中心擔任平面設計師兼藝術總監。1963年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並與馬自達(Mazda)、森英惠(Hanae Mori)、 KENZO、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合作。田中的職業生涯中屢獲獎項,包括每日設計賞(1973)、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賞(1980)、東京ADC會員最高賞(1986)、每日藝術賞(1988)、日本文化設計大賞(1991年)、日本政府頒授的紫色褒章(1994年)和紐約ADC名人堂大獎(1994年)。他的作品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的永久收藏。

和田誠(1936年 – 2019年)生於大阪。1958年在多摩美術大學就讀時獲得日本廣告藝術獎,及後加入廣告行業,並於1968年成為獨立插畫家。1964年與宇野亞喜良、横尾忠則等人成立了「Tokyo Illustrators’ Club」(於1970年解散)。作為戰後日本的領導插畫家和平面設計師,和田於1972年至2017年的40多年間為《週刊文春》雜誌封面設計而聞名。他的插圖亦刊登在星新一和村上春樹等作家的出版物。

山口晃,1969年生於東京,目前在東京生活和工作。畢業自東京國立美術大學油畫系(文學士,1994年;文學碩士,1996年,現為東京藝術大學)。山口的插畫經常刊登在報紙故事和小說等出版物。他的主要個展包括「Resonating Surfaces」(大和日英基金,倫敦,2018年); 「Stepping Back to Seek the Underneath」(「現代美術Gallery」,水戶藝術館,茨城縣,2015年);「 TOKIORE(I)MIX」(Maison Hermès 8F Le Forum,東京,2012年)。山口的作品為以下公共收藏之藏品:米德藝術博物館(艾姆赫斯特)、森美術館(東京)、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悉尼)、梵奇雕刻庭園美術館(靜岡)。山口曾為成田國際機場、東京的副都心線西早稻田站、山梨縣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等地創作公共藝術品。

Press Release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