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S

「±8 ― 當代陶瓷展」

日期: 2019年7月12日 – 9月8日
地點: SHOP Taka Ishii Gallery(香港)
開幕酒會: 7月12日(週五) 6-8pm
座談: 8月10日(週六)3 – 4:30 pm
參展藝術家: 川端 健太郎、川井 雄仁、Tony Marsh、松永 圭太、新里 明士、William J. O’BrienSterling Ruby、竹内 紘三

SHOP Taka Ishii Gallery隆重宣佈舉辦展出八位日本和美國陶藝家作品的展覽「±8」。本群展由新一代日本陶藝家川端健太郎策劃,從藝術家的角度介紹陶瓷作為雕塑媒介的最新發展,而這個角度可謂最能近距離觀察到現今表現的趨勢。

雖然±8可能看起來像個簡單符號,但其實可以各種方式解釋。例如,如將±稍微移動,看起來可以像「土」這個漢字。當藝術家各自進行創作時,我認為以加法創作的藝術家在刪減、移走某物時,就能夠表現出他們獨有的特點;相反,以減法創作的藝術家在加入其他元素時,確實能將他們獨有的特點展現出來。當我意識到就±進行思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就決定將其包含在主題中。「8」不僅指展覽中的藝術家人數,還是香港人的幸運數字。此外,「8」以「0」和「0」組成,打橫放置時代表無限。很多人對±0都很熟悉,但我覺得簡單地添加另一個「0」變成±8,作為主題很有意思。

川端健太郎

經常受到大自然的自生和更新的啟發,川端健太郎作品的形式(例如以拇指和食指掐出的彎彎曲曲邊緣)包含一種生命力,就像把一種有機生命力注入作品。他喜歡實驗並在燒製陶瓷後觀察各種材料與釉料結合的結果。與玻璃混合形成水彩般的清晰度,以及使用銀及溫泉水製作出類似火山的物體,他的陶瓷看起來就像有生命、凝聚在一起的地景。

作為一位受過西方當代藝術訓練的藝術家,川井雄仁回到日本後與陶瓷相遇,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出他在創作方面的開放態度。他的作品以充滿動感的色彩和形狀傳達粘土所體現的不規則、醜陋、怪誕和脆弱。以拼貼形式粘附在瓷器的粘土反映出粘土和藝術家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呈現出藝術家內在自我和心態的分層表現。

在過去的30年裡,東尼‧馬什(Tony Marsh)將他的藝術心血投放於探索陶瓷器皿。在他的早期作品中,陶瓷是他探索生育、結合、死亡和創造這些主題的地方,方法是在精心設計的原型器皿內部放置不同引發聯想的象徵性抽象形狀。在隨後15年的一系列作品中,Marsh創作了無數薄壁、空心、抽象的形狀,並在這些形狀上儘量密集地穿孔,以光和非物質化的形式取代質量,讓作品變得空靈脫俗。而近作《Crucible(熔爐)》為陶瓷的圓柱物件。作品中存在著關於物理科學、地球形成、地理現象、力學、火成碎屑、時間與景觀的真實與想像的暗示。這系列的作品表現源自於藝術家觀察各種現象產生過程的好奇心以及被激發的創新。

松永圭太的作品,無論是功能性器皿還是雕塑,均源自同一過程。首先,他使用CAD軟件繪製幾何形狀。然後他將粘土緊緊壓在石膏模具表面上,讓其延伸、彎曲並形成半球形狀的殼。粘土的粗糙感與工整的建築形狀形成強烈對比,正好反映出他的獨創性。他的代表作品系列《蛻》(日文意為「來自蛻皮的空殼」)由兩個半球體組成,內部空無一物。這種空表現出寂寞和空洞,同時亦代表著解脫這種精神狀態。

新里明士的代表作《發光》由多個瓷器組成,這些瓷器是滿佈穿孔的半透明白瓷,每個孔在燒製前均以透明釉料填充。這些作品看起來就像從內發光,這全賴藝術家自行發展「螢手」這種中國技術,光線穿透時,這些孔便會散發出宛如螢火蟲般的光芒。除了這種試圖探索陶瓷方法、超越日常生活的技術之外,近年來他還致力於製作根植於傳統、同時能夠體現材料與自己身體之間互動交流所產生的自然痕跡的作品。

威廉J.・歐布萊恩(William J. O’Brien)創作時採用紙張、黏土、布料、陶瓷、鋼鐵,甚至是拾得物或日用品等,試圖探索不同材料的可能性。他的藝術表現始於自身的手稿,其中可以窺見到民族歷史、迷幻、普普、詩歌、幾何理論、藝術史等元素,反映出作品的深度與廣度。以陶瓷為主要媒材的系列作品中,帶有富含節奏感的強烈印象,令觀者聯想到人物或陶器。透過多領域的知識背景,以及活用複合媒材、強調即興的創作姿態,他以身體對抗歷史性題材,並從既有的分類和體系之中,發掘出嶄新的思維。如同他曾經提及,作品即為他的生存之道,也是一種表現自身所有面相的重要方式。

斯特林.魯比(Sterling Ruby)創作涵蓋不同美學概念及物質媒材,包括飽滿光亮、傾倒灌注的聚氨酯材質、銅鐡等金屬、拼貼、釉色豐富的陶瓷、繪畫、攝影及錄像,亦有拼布、掛毯、服裝和軟雕塑等運用織品的創作。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對平衡的追尋,企圖保持各式元素間的持續張力,同時探索不同議題,例如:社會內部的暴力及壓力、藝術史,甚或映射其個人歷史。魯比的創作刻畫他在流動和靜止之間、極簡主義與表現主義之間、純靜及汙損之間的永恆擺盪。

受到南美古代遺址相片的啟發,竹内紘三開始創作由方形管組成的陶瓷雕塑,以表達已破敗結構獨有的氛圍。一件作品意外打破,最終促成這位藝術家著名的《現代遺跡》系列於2006年誕生;在此系列當中,他用錘子打破其他已製作完成的管,以在陶瓷中創造動態美感,同時提倡全新的審美價值。透過在燒製過程之前打破和除去部分材料等方法,他堅持在自己的實驗幾何作品中尋找原好與破敗之間的完美平衡。

座談活動
配合本次展出,SHOP Taka Ishii Gallery以及香港畫廊協會榮幸共同呈獻陳伯康(Aric Chen,邁阿密設計展策展總監,M+博物館策展人)與施姍姍(Alexandra Seno,亞洲藝術文獻庫籌募拓展總監)的藝術對談 —「藝術vs工藝:美國與日本的當代陶瓷」。本對談從機構的角度出發,探討對於當代陶藝表現的觀察。
*對談將以英語進行*
日期: 2019年8月10日(週六)3pm-4:30pm
地點: SHOP Taka Ishii Gallery(香港)
講者: 陳伯康(邁阿密設計展策展總監,M+博物館策展人)、施姍姍(亞洲藝術文獻庫籌
募拓展總監)
協辦: 香港畫廊協會
欲參與對談敬請RSVP至 tighk@takaishiigallery.com

 

藝術家背景資料

川端健太郎1976年出生於埼玉縣,目前在岐阜生活和工作。他於2000年從多治見市陶磁器意匠研究所畢業後,作品開始屢獲殊榮,包括益子陶藝展的加守田章二賞(2004年)和帕拉米塔博物館陶藝大賞展的大賞(2007年)。他的作品一直是知名陶藝機構舉辦的眾多個展和群展的主題,其中包括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工藝館舉辦的「裝飾的力量:現代工藝的視點」(2009年)、茨城縣陶藝美術館舉辦的「現代陶藝現象展」(2014年),以及岐阜縣現代陶藝美術館舉辦的兩個展覽(2004年及2010年)。

川井雄仁1984年出生於茨城縣,2007年畢業於倫敦大學藝術學院切爾西藝術學院美術系,2018年在茨城縣立笠間陶藝大學校完成學業。他目前在茨城縣笠間生活和工作。2017年,他在茨城縣笠間之家舉辦個展。

東尼·馬什1954年出生於紐約市,現於加州長灘生活和工作。1978年至1981年,他在日本益子町的島岡達三工作室工作了3年。他現於南加州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CSULB)教授陶藝課程,並曾擔任課程主任20多年。他目前是CSULB當代陶藝中心的第一任主任。他曾在美國,亞洲和歐洲舉行多個展覽。其作品現藏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AD美術館、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雪城埃弗森博物館、奧克蘭美術館、多倫多加德納美術館,以及休士頓美術館。

松永圭太1986年出生於岐阜縣多治見市。2010年畢業於名城大學建築學系後,他開始在多治見市陶磁器意匠研究所學習,後來繼續在金澤卯辰山工藝工房學習。他目前在岐阜縣的多治見市和可兒市生活和工作。他曾參與台南美術館(2019年)和21世紀金澤當代美術館(2017年)的群展。其作品為兵庫縣陶藝博物館的公共收藏。

新里明士1977年出生於千葉縣。從早稻田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哲學系肄業後,他繼續多治見市陶磁器意匠研究所學習,並於2001年獲得文憑。他的獎項包括新藝術家獎、第54屆Premio Faenza(2005年意大利);帕拉米塔博物館陶藝大賞展大賞(2008年)、國際陶磁器節美濃評審團特別獎、菊池雙年展獎勵獎(2009年東京),以及MOA岡田茂吉賞新藝術家獎(2014年東京)。其作品繼續受到高度讚揚,曾參與日本和海外的眾多展覽,包括美國、意大利和羅馬尼亞。

威廉J.・歐布萊恩生於俄亥俄州克里夫蘭,目前於芝加哥從事創作活動。2005年取得芝加哥藝術學院碩士學位。主要個展曾於芝加哥當代美術館(芝加哥,2014年)、尼門當代藝術博物館(堪薩斯城,2012年)、芝加哥大學文藝復興協會(芝加哥,2011年)等地舉行。亦榮獲Louis Comfort Tiffany Foundation及Artadia(The Fund for Art and Dialogue)藝術獎助金,其作品主要收藏於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克里夫蘭)、邁阿密美術館(邁阿密)、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等地。

斯特林・魯比生於1972年,現居住生活於洛杉磯。魯比的主要個展包括2008年在洛杉磯當代美術館的個展、2012年的法國漢斯FRAC Champagne-Ardenne美術館的個展與瑞士日內瓦當代藝術中心的個展、該展2013年巡迴至義大利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最近的個展為2016年於瑞士維也納貝爾維第宮博物館舉辦的展覽。Ruby的作品為以下公共收藏之藏品:紐約現代博物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芝加哥當代美術館、洛杉磯當代美術館、漢默美術館、舊金山現代美術館、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巴黎龐畢度中心、斯德哥爾摩現代美術館等。魯比將在2018年6月於德梅因藝術中心(Des Moines Art Center)舉辦陶瓷作品的個展,2019年於達拉斯納沙爾雕刻中心(Nasher Sculpture Center)舉辦個展。

竹内紘三1977年出生於兵庫縣。2001年從大阪藝術大學畢業後,他繼續在岐阜縣多治見市陶磁器意匠研究所學習。他曾參與知名機構舉辦的眾多個展和群展,包括:第13屆帕拉米塔博物館陶藝大賞展(2018年三重縣帕拉米塔博物館)、台北Syuen博物館(2016年)、「La Ceramique Japonaise」(2014年巴黎Espace Culturel Bertin Poiree及2013年柯尼希斯溫特Galerie IAC Berlin),以及「接觸4:日本韓國陶瓷展」(2005年滋賀縣現代藝術博物館)。其作品為波士頓美術館、倫敦維多利亞與亞厘畢博物館、巴黎塞爾努基博物館、兵庫縣陶藝博物館、愛知縣INAX瓷磚博物館,以及日本路易威登等機構的公共收藏。

 

SHOP Taka Ishii Gallery為來自東京的Taka Ishii Gallery於香港的灣仔星街地區所開設的一間新概念商店。這間商店將以大約三個月為一個週期,進行藝術展覽和陳列商品的更新。不拘泥於傳統的畫廊運作模式,SHOP Taka Ishii Gallery將定期由不同藝術家或設計師操刀店內的空間設計,規畫展出的作品以及商品,融合「畫廊」與「商店」這兩個概念,打造一個實驗性的藝術商業空間。

Taka Ishii Gallery 1994年於日本東京開業。在這二十餘年時間裡,代理荒木経惟、森山大道、畠山直哉等日本具代表性的攝影家和藝術家以及新銳日本藝術家。同時,也將目光放到海外,定期參加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斐列茲藝博會(Frieze Art Fair)等海外知名藝術博覽會,致力於為日本當代藝術家在海外打開知名度以及獲得國際認可的推廣。與此同時,Taka Ishii Gallery也積極地將歐美國家的當代藝術介紹進日本國內,為Thomas Demand、Dan Graham、Sterling Ruby、Cerith WYN EVANS等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以及未來可期的海外年輕藝術家們舉辦展覽。2011年2月Taka Ishii Gallery在東京的六本木地區開設了Taka Ishii Gallery Photography/Film,專門經營攝影藝術展覽的分廊。此外,為了使擁有獨自脈絡和發展史的日本攝影藝術界能夠更進一步地發展,Taka Ishii Gallery的畫廊主石井孝之於2014年5月成立了日本攝影藝術協會(一般社団法人日本芸術写真協会)。

Press Release Download